周楓-婷美集團保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介紹

周楓簡介:
對女人的審美感覺首先來自容貌,其次是身材。因此“曲線”美也能成為商機,這個50多歲的人曾淡化自己做女內衣的內心感受,因為他很傳統;但一旦炒作起來,人們覺得他又很時尚. 男人做女人的產品,而且是最為貼身的內衣,感覺上有點曖昧。婷美集團的創建人周楓倒是干脆,直截了當地說:“只是賣女人背心、褲衩的。” 這“只是”有點矯情,說穿了其實是過分謙虛下的驕傲。這個賣女人背心、褲衩的男人,300萬元就讓“婷美”品牌一飛沖天,12天即火爆北京市場,26天席卷全國,365天就坐上了全國女士內衣銷量頭把交椅,730天就凈掙了一個億。安置下崗女工近2000人,在沒用國家一分錢投資,沒用銀行一分錢貸款的前提下,創業年實現納稅款2100萬元。 這是個令人咋舌的速成業績,令很多人著實眼紅了一陣。更甭提婷美“發達”后,周楓大方的“共同致富”策略——給員工配車、配房、配外教,就連前臺接待都是有車一族,一時成為街巷美談。有好事者戲言,“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其實周楓的“得道”是歷盡了磨難后才終成正果的。
“老插”的痕跡
1953年生于北京,1969~1979年就職于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五師五十四團工程連,從技術員到副經理,這10年歷練鍛造了周楓的“鋼筋鐵骨”。 “丘陵地帶一眼望不到邊,一根垅都六里長,進去住的地方一腳踩下去往下下臺階沒注意腦袋撞在門框上,撞在房梁上,那個草房讓我撞得直搖晃直掉土。也可能我踢足球,頭球比較好,所以當時沒把腦袋撞破,再一進房子一腳踩進灶坑——燒那個大炕的灶坑,灶坑里全是水。”盡管下鄉前,對于即將面臨的艱苦條件已經有所準備,但等到真的身臨其境,年輕的周楓還是被“鎮”住了。“因為我的箱子沒有到,所以防蚊蟲叮咬的碘酒什么的都沒有找到,噴的藥也沒有找到。大家說沒事,你新從北京來,小蟲子不會咬你,它還會認生呢,結果這一宿我睡在別人的被窩里,第二天他給我擦碘酒,兩瓶碘酒。” 這兩瓶碘酒都用到了周楓身上的140多個包上,被咬得半邊身子通紅、發燙——這是北大荒給甫到東北的周楓的一個下馬威,預示著苦難的日子開始了。 60多個人住一個大房子,房中溫度零下15攝氏度,房中能騎自行車,車在炕上調頭。一個團3萬多青年,沒人把16歲的周楓當作孩子,每天的工作量都要自己完成。剛到那兒沒幾天就趕上了發大水,周楓與大伙在水里泡了3天3夜,撈麥子把身體都撈發了。春節前后那一個月就沒東西可吃了。 苦是真的苦,而且有時也要玩命。“你想想天天干活,8個人抬不動的木頭,抬著去上跳板,往上爬,扛不上去的話,出了問題都是往里掉,木頭砸下來的話沒有活的,最起碼是骨斷筋折。”周楓“沖鋒陷陣”打著號子帶著大家一個勁的往上沖,肩膀磨爛了,脖子后面也起了一個大肉包。這種“大無畏”的沖鋒向前影響了他今后的創業歷程。 婷美的很多人都知道周楓吃過狼肉。其實關于狼肉有這樣一個典故:在沒有飯沒有肉吃的十幾天里,開車來的司機撞死一頭狼。大家把狼皮剝下來給司機拿走,剩下的狼肉就扔進了鍋里煮,煮了以后拿鐵絲撈出來搶著吃。在吃了半碗后眾人覺得不對勁,居然忘了擱鹽。結果下午所有的工作現場都靜悄悄的,沒有平時的打號聲,因為喘出來的氣味腥得讓人想吐。 這種記憶的確難以忘記,這也是有人問周楓為什么干活那么狠,他會回答“我吃過狼肉”的原因。
賭徒的勝利
有了東北10年的磨練墊底,周楓更加無畏的前行。從1979年開始,他在北京東安集團做售貨員,1990年離職前任副總經理。這10年里,周楓說他過了三關:人關、物關、錢關。“我覺得在商界,你必須過好這三關,一個人要想做一些事業,你一定要給自己樹立一個做人的標準,不要被蠅頭小利所打動,這樣你才能把生意做大。做人有了這種誠信,你才能夠真正在商海中,叫做有面子或者是有朋友。” 1992~1996年,周楓任北京華麟汽車用品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靠6萬元人民幣起家,成功地將美國“JP汽車保護神”引入中國市場,期間將“美福樂減肥食品”做成了全國第一。 接下來的3年周楓厲兵秣馬籌備婷美項目。1998年,北京燕莎友誼商城內衣區里,經常出現一位半白頭發的老者挨個專柜轉來轉去,只看不買,還不時動手摸摸,售貨小姐非常詫異。 為了婷美項目,500萬的投資花了440萬元,幾乎花沒了,也到了準備適時上馬的時候了。董事會卻為了保一個大廈的項目,讓周楓把婷美的項目停下來。“我當時占40%,所有的股東把60%強賣給我”。這段往事讓周楓感慨頗多,“我一聽情沒了,以前說實話靠6萬塊錢支撐出這樣的局面,其實我不要名不要利,不要股份,不要地位,我就是輔助著這個項目做起來,但是到這兒為止,把原來的事情一下割斷了,通過律師把原來13個公司、幾千萬元的個人利益通通放掉,帶著23個員工出來了。” 賭徒的特質,在周楓身上表現得更為明顯。周楓拿著5萬塊錢對員工說,你們每個人可以分2000多元錢,你們要拿2000塊錢馬上走,這個項目我就算了,我就把項目賣了。然而員工一個都沒少。這種信任感動了周楓,他毅然將房子押了出去,跟朋友們湊了300萬元。他還告訴員工就這300萬元,夠在北京打兩個月廣告,5萬塊錢給員工存著,12月底如果做不成,也不會欠員工工資。 1999年10月,婷美科技保健有限公司開張即創造出市場奇跡。一個月掙了800萬元,單日銷售額突破200萬元,創造了中國內衣史上空前銷售記錄。
廣告也有差異化
婷美在廣告、市場傳播、營銷界做出了一些吸引眼球的事,據周楓講婷美代言人倪虹潔,曾一度被市場上傳為人妖,后發展成中國第一例變性手術,更夸張的是婷美女郎居然被傳是周楓的兒子,因為婷美而做出了“犧牲”。而周楓本人也因為婷美的成功被編就了各式版本的故事在坊間流傳。一次,周楓的導購小姐對他說,兩個大學生走到婷美柜臺前說“看見沒有,這個婷美老板掙了4個億,知道他干什么的嗎?”“干什么的?”“原來是東風市場掃地的。”周楓聽后不禁失笑并說這是好事呀,讓大學生覺得掃地的都能混到這分兒上大把賺錢,我們大學生更有希望了,對社會進步有推動意義,這怎么不是好事? 周楓對廣告下力氣很大,前期婷美運作的廣告也是親力親為。婷美第一期的策劃是“一穿就變”。前期在沈陽、哈爾濱推廣,周楓一擲千金,一個月投入五六十萬元的廣告,甚至多到80多萬元。當初在決定是選“美”還是“保健”作為宣傳點時,婷美人眾說紛紜。有人說既然我們做了兩年多的臨床,減肥、豐胸、排毒、護椎這些功效都批了,不說多可惜。 周楓說,女性非常感性,看人排隊她也進去排隊,一邊交錢,一邊問婷美是干什么的。婷美統計,單個消費者最多買了30多套,買了3套以上在北京有17萬多人,好多人是憑著感覺買的。“你打美的感覺,打時尚,她們就跟進的很快。婷美上手打的是現代美人計,要想把消費者培養成專家,你是最大的傻瓜。消費者是跟著感覺走的,一穿就變既是承諾,又是沒說的承諾。”周楓如是說。 “投機不是壞事”,這是周楓的魔鬼辭典。他做廣告很會鉆空子,中科暖卡保暖內衣推出廣告“比羊絨暖20%”,惹來業內陣陣噓聲。鄂爾多斯率先發難,你單項指標比我好,但是整體指標不如羊絨。周楓振振有詞:“哪兒能這樣做廣告,說單項指標比羊絨好,但是整體不如羊絨。這是法律給我們留下的空檔。” 沒有一個很好的宣傳方案,照樣做不成。在周楓看來,策劃界有這樣兩派:一派叫做飛天,拿出案子好看,但是不賣錢。一派是讓你掙錢,但是不長久。那么怎么優勢結合呢?必須有振奮人心的開局,有個樣板工程,幫你做市場的人才會有信心。“婷美上手的時候,樣板工程一打成,各地都是分銷婷美的老板。這幾年我培育出來十幾個千萬富翁,300多個百萬富翁,跟著我就是掙錢。一個一個項目上手,大家確實是賠錢的人極少。為什么?我能夠不斷地否定自己,我能夠不斷地創新,我發展這個事業。”
內衣的科技含量
2000年后,婷美又向其他女士內衣產品和男士內衣產品拓展,但是賣得好的還是原來的美體內衣,50%的年增長率逐年下滑,社會認知度始終徘徊在5%,“保健”這個核心競爭力正在逐漸被紛紛趕來的追兵淹沒。婷美忽然陷入了一個平臺期,找不到感覺了。 周楓意識到婷美若要繼續長大,是需要補充“營養”的時候了。要度過平臺期,就必須用高科技去延伸原有的產品,不斷地推出新產品和新概念去激發、滿足市場。在推出婷美美體內衣的系列產品遭遇挫折之后,2002年,婷美由簡單的款式創新,發展為技術主導的功能創新。這一年婷美打算進軍保暖市場,于是科研開發部開始搜索國內保暖科技的強手,最后找到了中科院,經過雙方合作,不到4個月“暖卡”技術在市場上立了起來。“中科精工紡”僅在部分市場實驗性投放,就昂首挺進了保暖內衣前三甲的行列。 美體技術的升級也在逐步穩定地展開。從1999年至今,婷美的美體技術已經過物理移脂、生化消脂、微電腦智能修體三大階段。婷美引進的日本瘦素香料和德國的熱感瘦素屬于生化消脂,而“芯動”的智能修形內衣則頗有些未來科幻的色彩——首先,婷美將枕頭大小的美體儀壓縮成一塊比火柴盒還小的儀器里,一旦通過扣子連接到內衣上,就可以實現智能控制,通過生物波達到運動、保健、治療和瘦身作用。 在法國國際內衣展上,婷美作為中國內地惟一的參展企業,將這款“電子內衣”擺放在了“創意與未來趨勢廳”。 在美國推廣之時,面對傲氣十足的梅西百貨的經理,周楓把衣服直接搭到洋經理的手腕上,一開控制器,洋經理的手開始無法自制地舒張。一次體驗遠比一百次煽動性的廣告更有效,梅西百貨不僅不要上柜費,反而愿意掏50萬美元的行銷費用。
胸襟豁達 貴在分享
“我們之所以成功,如果從案例上來講,我們就要從概念營銷找到了一個美體修型的概念,通過包銷模式把市場細分,組織一個營銷網,推出一個好產品,迎合潛在的需求,最后通過成功的傳播,把這個產品迅速地植入到消費者的心里,形成一個比較高的科技防火墻,使全國的朋友們能夠放心大膽地投入,回避別人跟風的這種風險,那這個生意很快就會啟動,這個是做生意的訣竅”。 這是周楓總結的婷美成功的原因,但他忽略了還有一個關鍵因素“分享”,在商界更通行的說法叫“共贏”。 “獨”的人做不成大事。周楓堅持分享,因為分享所以共贏,共贏后利益仍能保證最大化。周楓的論據是,國內很多公司都是在做火了后,人才流失另立門戶,繼續與老東家分庭抗禮。于是乎老東家的競爭對手越來越多,整個行業也越來越難做。周楓認為,其中的一個原因也是因為“副總們一想老板掙錢了,一看我自己的錢還是沒有增長,那好,我寧愿不拿這5000多元的月工資了,我現在自己創一個,幾個人拉出去,也做這個,因為別的不會做,我就仿照你來做,那么一旦做成了,我也成百萬富翁了。所以就不斷地派生,不斷地去發動果茶大戰、保健品大戰”。 從老板的角度講,周楓的分析其實仍是精明商人的邏輯,“他如果在這個企業事業發展了,他還拿他幾千塊錢月薪的話,那么他會有想法,但他如果一年算下來,他可以拿到三四十萬元的話,那么他現在出去自己做老板,那風險還不如在這兒做。另外用比較經濟學分析,決定了你把5年時間拴死了以后只要鞏固住,甭說5年,有兩年你的品牌出來了,別人再跟你做同樣東西競爭,你靠品牌已經壓抑他了。所以真心的與人分享,合作分配利益,這樣做了以后,你這種坦誠,你這種一個窩頭大家掰著吃,這種誠懇會產生很強的凝聚力。另外來講其實也是保護了自己,避免了競爭出現用更大的廣告量抵消”。也許這可以解釋婷美員工福利待遇令人艷羨的原因。 除了與員工分享,周楓的分享還體現在與包銷商的合作上。“你的東西你千萬不要覺得太好了,包銷商干到一定時間,只要一掙錢,作為廠家心態就變了,不斷漲價,摩擦越來越多。包銷商一撤,自己再打市場的時候,就玩不轉了。合作關系,這里面雙贏的合作是一個企業做成功的根本觀點和心態。” 周楓利用自己多年商業系統的網絡,得到了幾個實力雄厚的經銷商的支持,率先在市場上鋪貨,樣板市場12天就打成了,北京的一個商場一天賣了38萬元。全國各地的包銷商到北京各個商場的柜臺上自己數一天賣多少件,盤算一下投入產出比,3折進貨,一年可以掙4倍的利潤。全國的發包都非常成功,資金迅速回籠,周楓還把上海、廣東兩地的包銷授權壓了壓,直到品牌運作保證金喊到了100萬才脫手。 除了與自己人分享,周楓也不介意與對手分享。婷美還出人意料地與北極絨結成聯盟,共同分享暖卡技術,把暖卡概念做大的意圖十分明顯。據估計,暖卡一旦成為新一代保暖服裝的品質標志,婷美獨自前期扔進去的兩千萬元會給周楓帶來十六七億元的純利潤。 正因為有與人分享這樣的胸襟,周楓也更容易直面自己的缺點。他在多種場合不止一次地引用段永基說過的一段話:沒成功我祝賀你,人成功的時候容易亂花錢,搞更多的投入,這個時候也是他要栽跟頭的時候。 周楓深以為誡。如今的婷美已經涉足消防、汽車銷售、化妝品、保健品等眾多領域,周楓在“全壘打”的過程中已經切實感受到創業者守業的困惑。“我雖然創辦了婷美,但如果婷美再往前發展的最大阻力就是我本人,只有把我搬掉,超越我,企業才能發展。” 2003年第81屆中國針棉織品交易會上,周楓正式提出“事業經理人”概念, 并就趙強掛帥一事闡述了“事業經理人”的含義,“把發展婷美集團事業當作自己實現人生夢想的長期事業患難與共”。 權力移交后,這個50多歲充滿激情的職業創業者又開始踏上新的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