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澤從-天津應大投資集團董事長介紹

人物小結:高級經濟師,其領導品牌連續3年獲中國皮革協會授予的“真皮衣王”稱號、獲中國服裝行業十大領袖企業家稱號
應澤從簡介:
漢族,1970年1月出生,研究生,碩士,高級經濟師。現任應大投資集團董事長, 天津勸業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中國皮革工業協會皮衣專委會名譽主席、顧問,天津市政協常委,天津市工商聯副主席,全國青聯委員,天津市青聯常委。 他從16歲時即開始闖蕩市場,從事服裝個體加工,并進入商場銷售。1992年,已在北京、天津服裝市場拼搏和探索多年的他將目標轉向皮衣、共和觀天津溫州商會會長胡時俊一起創辦應大皮革時裝有限公司。應澤從十分注重人生和企業的規劃問題。他認為一個人也好,一個企業也罷,如果沒有規則,就海船只在茫茫大海上行駛沒有指南針一樣。“應大”公司在他的領導下從家族式企業邁向現代企業的人才規劃很能說明問題。該規劃分三步,第一步目標是引進的人才留1()%一20%;第二步目標是留30%一4()%;第三步目標是留85%一95%。因為應澤從這樣的規劃是通過了多方調研并考慮了家族人員較多和創業初期制度未完善等企業實際因素。而從企業整體來說,則開始了人和制度的磨合過程。到了第三年時,隨著企業機制和管理制度的趨于完善,留住的人才達到了40%。他們中的許多人待遇比家族人員低,但能力比家族人員強,這樣使家族人員產生了危機感。此時,應澤從等決策者推出了“不論親疏論水平,不看資歷看能力”的良好用人機制,一些水平相應跟上的家族成員照樣擔任重要的職務,而跟不上的家族成員自行辭職或被免去職務。這樣一來,引進的人才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從而使引進的人才有90%左右留了下來,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 他在皮裝理念、皮裝設計、品牌形象等方面大膽創新,在中國服裝行業屢創第一:第一家受中國服裝協會邀請連續5年發布皮裝流行趨勢的民營企業;第一家引進著名設計師的皮裝企業;第一家實現全國專賣店統一形象的皮裝企業。2000年,公司通過了ISO9002質量體系認證,建立了遍布全國21個省區市的銷售網絡,皮革服裝市場綜合占有率全國第一,連續3年獲中國皮革協會授予的“真皮衣王”稱號。多年來,“應大”贊助社會公益事業160多萬元。獲中國服裝行業十大領袖企業家稱號。 企業是以獲取利潤的形式來實現企業的發展壯大,但對于我來說,我追求的最終目標并不是賺多少錢,而是使更多的有用之才能進入我們的企業,融入我們的企業,同時能為這種進入和融入而感到自豪。——應澤從語 故鄉:磨礪了心志 培養了靈性 應澤從出生在雁蕩山一個美麗的小山村,他家的后面是連綿不斷的青山,屋前則是長年不斷的溪流。在村里,他家還有幾畝的水田和山園。生長在這樣的環境里,作為天性好動的少年,應澤從有了很多施展身手的機會,到山上捉鳥,到溪里游泳、摸小魚小蝦等等,真是無拘無束,天真爛漫。 但家鄉太窮,家里太窮,應澤從開始讀書的時候,盡管也很想玩,但玩的機會是越來越少了,他有空的時候經常被父母喊住做家務做農活。插秧、拔草、種菜、割稻……農家總有忙不完的活。出去玩一會兒,也總是要等到做完作業,忙完農活。應澤從是一個乖巧的孩子,他理解父母的艱難和辛苦,因此也總是盡量按捺住愛動的天性,顯得勤勞而有耐心。 應澤從的奶奶信佛,讀過私塾,是個有學問的人,她不僅教應澤從等兄弟姐妹識字,還給他們講故事,講做人的道理。奶奶的為人很好,頗得村民尊重。他小時候看到奶奶許愿的時候,奶奶總是先保佑天下太平,再保佑全國、全鄉、全村的人平安,再保佑自家人。盡管小時候他對這些懵懵懂懂,盡管奶奶有點唯心,但給他的影響卻是很大的,那就是人不能自私,要"先國后家"、"先人后己"。奶奶對孩子的教育也很有一套,很懂得鼓勵孩子,保護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從沒有批評過孩子,有幾次,應澤從幫奶奶抄經書,奶奶見應澤從寫得很認真,就會不失時機地鼓勵他努力學習,將來成為國家有用之才。每次聽到奶奶的鼓勵,應澤從總是美滋滋的,學習也特別用功,還當上了中隊長。 最難能可貴是,在應澤從等8個堂兄弟姐妹眼里,奶奶是最公平的,沒有一點偏心,小孩子在一起評起奶奶對誰最好時,每個人都說奶奶對自己最好。而在這樣一個群體里,大家也學會了相互禮讓,相互幫助,相互支持。 應澤從從小就特別聰明、懂事,人氣很旺的應家本希望他能讀書成才,卻想不到一次轉學使應澤從對讀書喪失了信心。那是他讀初二時,由于轉到新的學校讀書,老師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抓得挺嚴的,而且也沒有幾個同學認識,性格內向的應澤從感到從未有過的壓抑,學什么也學不進去,學習成績也直線下降。學了一個學期后,應澤從就回來對家人說不讀了。這時候,父母生氣了,奶奶則勸應澤從繼續讀書。但此時應澤從已鐵了心,他見家人不同意,就跑到同學家躲了兩天,急得家里人紛紛去尋找。應澤從被找回來后,盡管父母勸說,他就是不愿意再上學了,而且哭得像淚人似的,后來還是奶奶開口了:"看來澤從是鐵了心,真的沒有心去讀書,讀不下去,也就算了。" 澤從輟學后,很快就隨姐姐應秀珍到北京去了,開始為貧寒的家庭艱辛的父母挑起了擔子。家里人這才知道,除了環境不適應外,為家分憂也是他輟學的一個重要的因素。 京津:了解了市場 練就了本領 姐姐應秀珍大應澤從三歲,19歲的姐姐,當時已是一個技術不錯的縫紉匠。1984年春天,已在內蒙古做過一年服裝的姐姐帶著他來到北京,并在海淀區一座民房里住了下來。一起住的還有姐姐的一位女同學及其哥哥。應澤從不會做服裝,因此就開始跟姐姐同學的哥哥一起去布市看布料。每天他們出去購料,將料購來分給姐姐和同學做服裝。服裝做好后,姐姐便在下午4時左右拿到市場去賣。聰明的應澤從雖然此時沒有"拍板權",但他很注意觀察和分析,對布料的質地及顏色等方面漸漸入門。 后來,姐姐的同學很少做服裝了。而姐姐卻堅持要做下去,自然購料的擔子就落到了應澤從身上。第一次單獨到布市購料時,應澤從發現有一樣布到了以后許多人都爭著買,應澤從擠進去一看,發現質地很好,而且價格適中,就一次性買了600多米。買下來剛開始做服裝,許多老鄉就知道了應澤從這里有這種貨,都主動來買,很快這批貨就脫手。第一次成功,給了應澤從很大的力量,他一下子對自己的判斷有信心了。后來姐姐又雇了一個師傅來做,應澤從還是天天去購料,時間一長,他的判斷能力越來越強,有些布人家不敢買,應澤從卻敢買,做成服裝后,總是供不應求。1985年的時候,他和姐姐開始做呢子大衣了。1986年時看到一些人在前門租柜臺,應澤從就和老鄉一起在王府井雷蒙商場租了一個柜臺,請人站柜臺,賣姐姐做的服裝,還銷別人做的服裝。 姐姐和應澤從起早摸黑地干,終于慢慢地有了積累,姐弟倆出來的時候只有2千元,到了1987年的時候,兩個人就賺了8萬來塊錢,這對于一個22歲的女孩子和19歲的男孩子來說,在當時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當年姐姐結婚了,也就停止了在北京做服裝的生涯。19歲的應澤從想自己管工人沒管過,服裝也沒賣過,但他通過購料,北京的每個角落幾乎都去過了,對布料及服裝市場有著比較深刻的了解。為此,他認為自己還是購料和租賃柜臺經營比較理想,生產上的事就基本托給領班師傅了。他在天津幫助一個同學在天津百貨大樓租了一個柜臺,并將北京的家庭作坊遷至天津。由同學經營他生產的服裝,自己則在國際商廈租了兩個柜臺,請營業員銷售,服裝擺上去的第一天就銷出了一萬多元。緊接著,他根據季節的變化組織生產不同季節的服裝,并又打入了天津華聯商廈、勸業場等大型商場。由于他對服裝品味和群眾的消費心理把握得越來越好,服裝制作工藝和款式又好,因此,產品在商場里成了暢銷貨,最好的一個月他在一個商場里做了180萬元的營業額,令商場的經理刮目相看。幾年下來,他積攢了一百多萬元的資產。
實業:打響了品牌 實現了理想 多年的租賃經營使應澤從原始積累豐富了,但由于受到制約的因素太多,使他產生了辦一家公司的想法。1991年下半年,他和天津的朋友在院子里開始商量起公司的事情。話題主要還是公司取名的問題。當天津的朋友說到"大應"諧音為"大鷹"時,應澤從覺得這個名字不錯,但直露了些,他最后決定取名為"應大",寓意一是這家公司是姓應的人辦的,而且應該會大起來,寓意二為公司會像小鷹一樣會大起來,到時候會"鷹擊長空"。1992年8月,經過他和胡時俊等人的緊張的籌備后,天津應大皮革時裝公司成立了。公司創辦之時,還租在郊區,后來又搬進市區一所中學里邊。但應澤從認為一家企業要樹立企業和品牌的形象,擁有自己的廠房是最基礎的工程。于是1995年他就開始征地,1996年公司大樓破土動工,1997年建廠五周年之時,總投資2000多萬元,建筑面積11000多平方米的標準廠房已經竣工,全公司的人沉浸在歡樂的海洋中。 1992年企業成立時,應澤從和胡時俊便將產品定位在皮衣上,并且引進了意大利、日本等國的設備。在皮衣選料上他們精益求精,全部采用意大利、英國等國優質真皮,一款一式,一針一線,無不體現名牌風采。而且在進口真皮時,還經常賦予供應商一些新的理念,向他們提出一些具體的要求,不是你給什么我就拿什么,而是你達不到我的設計要求我就不要。在面料上刻意求精,在設計上標新立異,在利潤上力求合理,在服裝上爭創一流,使"應大"品牌在國內眾多的皮裝生產企業中脫穎而出,并且在消費者中間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與此同時,他在1996年時進行CI設計,通過對日本、臺灣、北京三家著名策劃機構的比較,公司最后出資100多萬委托北京華佳企劃公司進行CI設計,現在公司分布在全國的150多家銷售公司和專賣店全部統一形象。 應澤從同我交談時,多次談到了規劃的問題。他說一個人也好,一個企業也好,要有一個規劃,如果沒有規劃,就像船只在茫茫大海中行駛沒有指南針一樣,會迷失方向,有了規劃,我們就會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去拼搏,盡量把工作做得好些,生活安排得充實點,直至到達勝利的彼岸。 關于應澤從的"規劃",還有許多故事,下面我就把這些例子講給大家聽一聽,與讀者朋友們共享。 應澤從未結婚時,對未來的妻子早已有一個"規劃",首先是妻子不能進企業,也不要參與企業的事情;其次是妻子要有一定的文化涵養,性格脾氣要比較好;其三是最好有比較穩定的工作。因此,當公司的一位會計幫他說對象時,他就毫不含糊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在這位會計的熱心牽線下,應澤從的"規劃"實現得很好。他的妻子魯君是天津和平區中醫院的醫生,其父親是該醫院的老院長。魯君在跟應澤從談戀愛時答應了他的要求,在成為他妻子后,自己干自己的工作,也從不參與企業的事情。她只是在工作上、生活上給予丈夫關心、鼓勵、幫助和理解,增強了應澤從把企業做大做精做優的信心和決心。現在說起自己的婚姻"規劃",應澤從還頗為得意。他說,我們的企業家族人員比較多,如果讓妻子再進入企業,就可能會更復雜。而我的妻子是醫生,她有她的事業,我有我的事業,但我們彼此相互支持,生活得有滋有味。 作為企業總經理,對家族式企業如何走向現代企業,應澤從也有自己的"規劃"和獨到的理解。他說,家族式的企業也有家族式企業的優勢,在創業初期盡管制度不完善,但往往凝聚力很強,大家能擰成一股繩,使企業得到發展。但是,家族式的企業它主要靠感情、親情來維系。一旦企業大了以后,則主要是靠行之有效的制度去維系,這樣企業才能求得更大發展。所以企業的發展最終要減少感情的因素,實行一系列的改革,不斷完善各項現代企業制度。然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既要大膽又要穩妥,不能急功求成,否則改革沒改成,企業就可能已亂了套。這樣的改革還不如不改的好。 應澤從的家族式企業走向現代化企業的規劃分三步走,而其重心則放在人的處理上。第一步目標是引進的人才留10%~20%;第二步目標是留30%~40%;第三步是留85%~95%。因為應澤從〖JP〗這樣的規劃考慮了家屬人員較多和企業創辦初期軟硬環境特別是制度未完善的因素。應澤從是個愛才惜才出了名的老板,但他做"規劃"時卻很理智,那就是剛引進人才時定位不怎么頂尖。事實也如應澤從規劃的一樣,應澤從說,"第一年由于家族人員職務較高,存在"外行管內行,文化低管文化高"的現象,使許多人才很難適應。一些有事業心的人沒權利沒責任,他就沒有多少發展的空間。而我們又不可能一下子給他們那么多的權利,在家族人員中讓出很多位置來,只有10%多的人留下來。但這樣引進了部分有用之才,同時保證公司家族成員的相對穩定性,而公司從整體上來說,開始了人和制度"磨合"的過程,開始有了一些進步,逐步朝著良性的方向發展。到了第三年的時候,隨著公司機制和管理制度的趨于完善,使留住的人才漸漸多了起來,引進能留下來的人才達到40%左右。這些留住的人才的工作比較有起色,但他們的工資待遇并沒比家族人員高,但他們中許多人的能力卻比家族人員強,這樣使家庭成員產生了危機。"在這個時候,應澤從等決策者便不失時機地提出了企業發展人才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引進更多人才對作為股東的家族人員投資與利益的重要性以及建立不分親疏,惟才是舉制度的想法,并付諸實施,使全員都納入了公平競爭的渠道,創造了良好的創業環境。 這時候,家族成員大家都開始注重學習和素質提高。作為企業引路人的應澤從每年都到國內外企業學習考察,還經常到著名大學參加短訓,副總經理胡時俊(天津溫州商會會長)還到天津大學攻讀EMBA(在職工商碩士)專修班,逐步在公司形成了"不論親疏論水平,不看資歷看能力"的良好用人機制,一些水平素質相應跟上去的家族成員照樣擔任重要職務,而一些水平能力跟不上去的則自行辭職或被免去了職務。由于機制和管理的不斷完善,使人才有了更多的發展空間,從而使引進的人才比較穩定,每年引進的人才有90%以上留下來,其中不乏拔尖人才。像首席設計師武學偉,剛加盟"應大"時,設計理念還不很成熟,在應澤從、胡時俊和市場調查部的協助和支持下,武學偉完成了從一個學院派設計師到一個品牌設計師轉化的過程,設計理念日臻完善。近年來,武學偉在中國服裝設計圖等大型活動中,獲得了多項大獎,而且還被評為"中國十佳設計師"。對此,他深有感觸地說:"與’應大’簽約的感覺真好,就像找到了自己的家一樣。"而應澤從談到引進設計人才成功時,喜悅之情溢于言表,他說:"現在我們設計中心就有40來位設計人員,其中本科生以上學歷就有20多人,我們給予極大的信任和支持,而他們搞設計就像替自己做事一樣,做得很投入,很到位。"這種相互合作的成功,證明了應澤從等人發展戰略的勝利,代表了企業與設計師成功合作的典范。公司創辦以來,適時推出的具有時尚理念的新風格。新款式皮裝在市場上反響強烈,使"應大"每一新款皮衣都成為市場的熱點和焦點,消費者和專家好評如潮。1998年,公司推出的皮裝獲得了中國國際服裝博覽會質量金獎和設計金獎。在中國時裝設計周期間,"應大"以"流金歲月"為主題的發布會,在繼承了"應大"一貫的高貴、典雅的風格基礎上,又注入了時尚、簡約、精致、溫馨的新概念,引起了各方面的關注。 堅持精心設計、質量至上,賦予皮裝時尚理念,使"應大"品牌越來越響,產品比同類產品價格高出30%左右,在市場上仍供不應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