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常-六福集團(國際)有限公司行政總裁介紹

黃偉常簡介:
當年非常羨慕大珠寶店 黃偉常的父親是做翡翠小生意的。20世紀50年代父母在香港黃大仙開了一家名為“桂記祥”的小玉器鋪,地處貧民區,面積220尺,前面六成是店鋪,后面四成分兩層,上面閣樓住人,下面則是加工“工廠”,條件非常艱苦。“閣樓很矮,坐著都伸不直腰。”他回憶說。黃家5兄弟姐妹和兩名雇工就擠在這220尺小店里。黃偉常是長子,結婚后,父親將生意交由他來打理。 回想起創業初期的艱難時,黃偉常無奈地說:“由于是小鋪,當時采購、請人都有很大困難,主要是成本比大鋪要高,因為不能大批量進貨,很多珠寶方面的人才都不肯到我的小店鋪來干。”因此,黃偉常深深感受到,僅靠自己獨立經營很難拓展生意,要做大需要集腋成裘,具備一定規模才有成本優勢,才有競爭力。于是他想到了集資這一方式。 黃偉常說:“當時我一走到大街上,看到大的珠寶店鋪就非常羨慕。渴望自己將來也能做大。”憑著對珠寶行業的這份執著追求,黃偉常嘗試去說服一些朋友和行家共同集資開設一家集團式公司,但起初很多人對這一設想并沒信心,他策劃了二三年都沒獲得成功。但黃偉常并無氣餒。他堅信他的策劃方向正確,被人接受是遲早的事。 借電腦系統開創新模式 事實證明黃偉常是正確的。經過克服重重困難,1991年9月1日,黃偉常的第一間六福珠寶店鋪終于順利開張,行內、行外都非常轟動。正如黃偉常80年代所設想的那樣,行內的“老行尊”都加入這一行列,行外對于在珠寶行業采取這種集資的集團式經營的方式非常震驚。 黃偉常乘勝追擊,繼續通過集資的方式把規模不斷擴大,成本也不斷在降低。5個月內開設了第二家六福珠寶店鋪,反應都很好,接著第三間、第四間……1997年,六福集團正式申請上市,上市時在香港有14間店鋪,成為香港珠寶行業的第四間上市公司,但六福集團是最年輕的珠寶上市公司。 為什么連那些“老行尊”都愿意加入集團經營呢?用外人的話來說,是由于黃偉常的誠信和創新。對此說法,黃偉常也自然地露出一臉敦厚的笑容,他說:“其實當時‘桂記祥’和這些‘老行尊’的自有店鋪實力都差不多,能夠取得他們的信任和當時我們開發提高珠寶店鋪管理效益的電腦系統有關。80年代以前,珠寶店的管理需要人天天點存貨品,甚至一天點存幾次,這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時間。80年代當‘桂記祥’的效益稍好時,我們首先增置的硬件是電腦,購買了第一臺電腦后我也開始學電腦,并協同數人開發電腦系統,這一系統令每件珠寶都有詳細的資料并省卻了點存的繁復。” 這套電腦系統不僅在“桂記祥”內使用,還被同行廣泛接受。因為有黃偉常的積極推銷,黃偉常通過行業商會,為多個珠寶行裝配這一珠寶店鋪管理的電腦程式軟件。“我和大家熟識以后我就跟他們談六福的發展計劃。他們看到電腦系統的效果后,對我產生信任后很容易就接受了我這一想法。以后也有越來越多股東加盟六福。當時開設第一家店鋪時只有10多個股東,共投資1000萬港元,公司上市后現有140多個股東。現在香港很多珠寶商都在使用六福開發的電腦系統。”“他們投資六福并沒有為他們自己的店鋪帶來競爭壓力,因為珠寶銷售有一定區域因素,更重要的是他們投資六福得到很好的回報。他們做了幾十年珠寶生意,投資六福以后,發現六福的發展比他們自己做還要好。公司規模上去了,各項成本就降下來了。”黃偉常顯得很自信。“當然維持這一團隊很重要。款項數目一定要清清楚楚、公公正正,一定要以誠信待人。”黃偉常強調。 對于六福的發展模式,是否受到其他珠寶公司的模仿?黃偉常笑稱,形似而神不似。 連鎖經營組裝珠寶航母 黃偉常始終覺得,最大的珠寶市場是中國,但中國以往不給外資經營權。受中國政策的影響,直到去年7月六福集團才拿到內地獨資生產、批發及零售珠寶金飾的牌照。黃偉常說:“以往我們都很重視中國市場,拿到執照后,就用特許經營的方式同內地商家合作在當地做六福品牌,我們給他們提供技術支援、款式設計等,中國內地認識‘六福’這個品牌的人很多。當然這與我們當年策略性地邀請港姐楊寶玲做廣告以及加盟六福有很大關系。” 在開拓內地市場時,六福感覺到當時港姐對內地消費者影響很深,所以六福找到楊寶玲做廣告代言人,廣告在當時深入人心。后來楊寶玲很看好六福的前景,遂加盟六福成為執行董事。!!“六福與內地人士合作時一般有兩種店鋪選址方式:一是當地有網絡的合作方自己選點后再叫我們過去指導;二是內地商場找我們,我們再去找是否有人適合做。” 六福在中國內地開連鎖經營店自有章法。“我們不考慮自營店與加盟店的比例,我們選擇當地加盟商也沒有硬性并可量化的條件。關鍵是看他的財力、網絡資源、經營經驗、信用等,對方不一定有做珠寶行業的從業經驗。” 六福集團的加盟商當中,一個老板開五六間六福珠寶店的例子有好幾個,這一般是廣州、溫州、西安等地的老板,而一個老板開二三間店鋪的個案就更多了,加盟商最集中的地區是廣東,廣東的六福加盟店占了全國的一半。今年10月1日前又有10多間加盟店鋪要開張,截至今年8月20日六福集團在中國內地已有110多間連鎖經營店,現在預計已有120多間。其實過去每個月開設加盟店的速度是二三間,逢節日開張的店鋪多一些,擴展的速度沒有上升。“現在關鍵是要穩住陣腳。”黃偉常表示。 邊培養兒子邊開店 六福的國際化發展思路早已十分明晰。 六福集團于2003年1月進軍加拿大,并在多倫多登陸,在萬錦廣場開設首間零售店。隨著該集團逐步擴展,銳意擴充其網絡至加拿大西部,因此該集團這年底在加拿大BC省烈治文時代坊開設分店,此后又在多倫多太古廣場開設了第三間分店,進一步拓寬在加拿大的市場占有率。 黃偉常的兒子在加拿大讀書,所以黃偉常也經常到加拿大探望兒子。當然這不是他選擇在加拿大連開三間珠寶自營店的原因。“那邊華人比較多,因此認識‘六福’這個品牌的人也比較多,開張后比預期的反應要好,因此我們希望在其他地區也開設分店。”黃偉常介紹,六福在國外開設分店遇到的最主要障礙是當地的稅率、法規等。“我們曾派人到東南亞、馬來西亞進行考察,發現那邊的進口稅、消費稅都很高,導致我們擱置了投資計劃。新加坡的稅收也很高。在中國內地和加拿大的稅收也只是10%,而美國只是百分之幾的稅收,這些我們都可以接受。但在一些國家如馬來西亞則高達30%,我們難以進行投資。”黃偉常遺憾地說道。 相對在香港發展珠寶業,在加拿大開設分店還是存在不少難題,黃偉常說,“加拿大的法例對珠寶行業不是很協作,因為珠寶是奢侈品,關稅、稅率對我們來說雖然可以接受,但仍比較困難,而且由于要從香港進口,經常會出現‘塞貨’現象。但總體來說比較順利,第一家店鋪開張后反應很好,此后相隔不到一年就連續再開第二家、第三家。” 他表示,集團正在紐約、拉斯維加斯及東南亞考察選點,希望盡快增設自營店,逐步令“六福”提升為國際知名品牌。 推崇高科技手段管理 科技元素始終貫穿于六福的成長與發展。這也是黃偉常最感到自豪的。說起科技手段,他就興奮地介紹,“為提高交易率,每家自營店裝有閉路電視,我們在香港總部可以看到當地的銷售情況。六福珠寶的款式很多,而且推出新產品的速度也很快,各自營店不可能全部擺放所有產品系列,海外的采購員、經理以及顧客都可通過互聯網看到總部的不同的珠寶款式,顧客可以邊看邊選擇,很方便,訂購后一兩天內就可以收貨,這大大增加了成交的幾率。” 行內人都知道,楊寶玲對黃偉常所具有的敬業、勤勞和誠信品質是稱贊不絕的。加拿大首間分店開業時接近中午時分,那時正值香港深夜子時過后,楊寶玲正在加拿大首間即將開業的珠寶店的辦公室,手機突然響起來,楊寶玲沒料到是黃偉常打來的電話,原來黃偉常當時通過電視傳輸看到現場來了很多客人,就迫不及待地打電話催促楊寶玲快出去招呼客人。 內地100多間加盟店、香港23間自營店、加拿大3間自營店、澳門2間自營店,不斷在海內外拓展的六福面臨如何保證其優質的服務的考驗———畢竟零售從業人員流動性很大。黃偉常再次運用了現代科技,六福先將培訓內容拍攝成錄像,通過自己的網站提供專業知識,發展網上咨訊和培訓,問題細致到在某特定環境下怎樣應答客戶等。分店也可隨時對員工進行培訓。 黃偉常表示,六福現在仍然不遺余力地投入很多資源開發電腦系統,此外還大力投資先進檢測儀器。在投資先進儀器方面,六福是本行業最先進、最多的。 |